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建设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环保,利废,节地,节能意 识明显增强。这些对构成建筑物主要内容的建筑材料尤其是墙体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千年来作为主要墙体材料一直主 导着建筑物发展的粘土砖,将因其毁苤耕地,满足不了现代建筑物的多功能要求而逐步淡出其主导地位。在墙体材料改革的浪潮中,作为改革开放起步较早的省份,福建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调整战略,组织攻关,先后研制开发了混凝土(粉煤灰,煤渣)空心砌块,空心砖,水泥泡花板,石膏板,硅酸钙板,硅镁加气空 心轻质隔墙板,高宝板,泰柏板,加气混凝砌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圆孔板(GRC板)等一系列新型墙体材料,而其中GRC板以其质轻,高强,隔声,防火等优点,日益受到建筑业的青睐,显示出其较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下面笔者介绍GRC板的研制过程,并谈谈其现状和发展。
GRC板在我国于八十年代未开始研究,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最早推广使用。我省于93年开始进行市场调研,并于94年初上报省经委立项获批,(项目文号:闽经科〔1994〕317号)由空军福州航空站新型建材厂和福建省科研所共同承担研制开发任务,我经过努力,我们成功地开发试产了600mm厚GRC板,产品于94年10月通过了由省建材工业局主持的新产品鉴定。
2.研制过程中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2.1原材料的选择
普通硅酸盐水泥碱性较大,凝结时间长,以及制成的骨科混凝土易出现干缩裂缝等,所以我们在试制一开始就选用了湖南产的特种水泥——早强型微膨眼硫铝酸盐低碱度水泥作为基材,以便提高GRC极的耐久性,减少干缩,提高产量。该水泥其化学成份和物理力学性能见
2.1.2抗碱玻纤网格布:采用上海产的经过特殊处理的涂塑玻纤网格布作为增强材料,它是由抗碱玻璃纤维按一定的网孔尽寸,加捻绞织定型而成的一种网格布,经试验比较,采用此种网格布比使用同等成本的玻璃纤维效果更为理想。
2.1.3膨胀珍珠名:作为轻骨料,其加大显著地改善了GRC板的隔声,面密度和防火等性能。试制时采用了福清产的膨胀珍珠岩,其物理力学性能为:容重80kg/;颗粒度0.1~3mm,常温导热0.03~0.04千卡/米.时.度
2.1.4辅助材料:(A)粉煤灰:来自福州华能火电厂质量符合GB1596标准中二级灰要求。(砂:质量应符合GB/T14684要求。
2.1.5外加剂:在生产中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可以改善GRC板的部份物理力学,提高产量。
2.2配合比的确定
GRC板的物理力学性能,主要由以上几种材料的配比以及混合料与玻纤网格布的结合程度所决定。在研制过程中,经过大量的正交试验并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了GRC板的抗弯破坏荷载和抗冲击性等物理力学指标主要取决于玻璃纤维的抗拉强度及其用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水泥砂浆标号关系不大,增加水泥用量不仅增加成本,且干缩值变大,板面易出现裂缝,同时导致面屈度增加,隔热和隔声效果下降。为此,在配料中,大胆掺入粉煤灰,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探索,终于得到了比较满意的配合比。
2.3选择生产工艺流程:
通过对向种GRC生产工艺效整比等的比较,我们采用了以下的生产工艺流程:
2.4板厚度的控制
板材的厚度控制是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它将严重影响板安装后墙体的平整度。这个问题早期在调试中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等拿到工地安装后问题就暴露出来。后来通过重新调整模具,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此道工序的检查,终于使得板厚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2.5振动器的选择
振动器的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成型屈室。功率过大,造成混合料分层;功率过小,无法振动透彻,经过比较,最后在生产上选用了1KW的平振器。
2.6施工中板与板接缝的处理
板与板之间接缝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经过实践,首先在改进模具上下功夫,在企口接缝处宽30mm处压低2mm有利于最后玻纤布压上补平;其次在嵌缝材料上选用同板一样的特种水泥和砂子以1:2比例混合,并用107胶水调配,增加其粘结强度,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板缝的出现。
2.7制订企业标准
产品试产后,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产品的标准,鉴于当时我国尚未制订此类产品的技术标准,而省外企业对技术封锁较紧。我们只能自行企标,以便于产品的鉴定和扩大使用。当时所能参考的材料有限,最后参照了香港房建署和上海市建筑图集来制订出企标(标准号Q/35 KFZGLOH94)该标准和96年颁布实施的JG666-1997相比,其试验项目基本相同,而技术指标略高于它。